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彭水苗家习俗

彭水苗家习俗

关键词:苗家习俗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苗家习俗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wentianlong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42584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       苗族是彭水自治县的主体民族,2006年年末人口29.8万人,占全县总人口的46%,全县各乡镇都有分布,主要集中在梅子垭乡,鞍子乡,诸佛乡、新田乡、靛水乡、乡润溪乡等地。

  蚩尤是苗族世代相传的祖先。彭水苗族先民最初有三支,一支来自蚩尤部落在琢鹿战败后,向南流徙,其中驩兜部落到彭水后,开发盐业,采丹,成为红苗的发祥地;一支来自湖南的盘瓠部落,其被东汉王朝镇压后,部分迁到彭水;一支来自巴国"属"中的"共人",即板楯蛮中的龚姓。元明时期,彭水多次发生"赶苗(蛮)拓业"的事件,境内少数民族群众或迁居深山老林,或背井离乡,使得人口锐减,男女人口不足万人,出现了"十里无鸡鸣"、"百里无人烟"的悲惨景象。经过明代的"湖广填四川"及清朝招抚四川流民回原籍开垦,迁入了部分苗族后裔。迁入的苗族部分是原彭水"赶苗拓业"时迁出的,一部分是从江西、湖北、湖南迁入的三苗、九黎的后裔。但是由于他们对赶苗事件心有余悸,都讳言苗族,而自称汉族,习汉语,学汉文,着汉装,只在风俗上还保留一些苗族的传统。

  彭水的苗族没有苗语传承和苗族文字的记载。彭水苗族文学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,由苗族群众创作,在苗民中广泛流传的民间口头文学,是彭水苗族文学的主要部分,其体裁多样,不仅有民歌、情歌,还有传说、故事、谚语等等。1984年,由苗民口述,收集出版了《彭水民间传说》、《彭水谚语》、《彭水民歌》等。彭水民族音乐,在唐代就有记载,有最原始的有劳动号子,打薅草锣鼓,青年男女传情达爱的盘歌,姑娘出嫁时的哭嫁歌,居丧的孝歌,以及平时唱的山歌,最著名的苗歌是鞍子的"娇阿依",已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宋代时,彭水盛行"红裳舞"。古时的彭水苗人以"跳月为婚"。跳月,即在春天农闲时,父母携带成年未婚的子女,来到野外,选一个开阔的平地,青年男女按男左女右分列两边,男青年将所蓄长发换成髻,悬在前面,插上鸡毛,缠上苗帨,穿着不长过腰的袄子和短不过膝的裤子,裤袄之间用锦带束起来,手执芦笙;女青年发髻上也插鸡毛,一尺来长的簪子,一寸长的耳环,衣服裤子都绣花边,手执用竹片编成的绣笼,上面以红布装饰起来。跳月开始时,且歌且舞,歌声每尽一曲,后面以三叠慢音作结。跳舞时转腰回头,眉目传情。最后,男女青年大都选中了情人,男青年便背一个中意的女郎去山间幽会,女方大都解下身上的锦带作为信物,赠给男方。父母则在山头上用火烤事先射杀的野兽肉,用竹管吸食咂酒,谈笑取乐。现彭水民间常见的苗族舞蹈是跳花、龙舞、狮舞及摔手辑。

 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原始宗教,重视拜山神、树神、猎神、雨神、火神等自然诸神,遇有暴风骤雨,要烧黄腊祭鬼;小孩生病,要拜献石头神;大人生病,要杀猪祭水井神,并取"灵水"治病;家有不幸,要"做牛鬼",即"推牛还愿",祈求神灵保佑。相信财神,并有"开财门祭",祭条钉一方尺红布于门上,魔公呛咒,杀鸡献祭,以示求财。祖先崇拜在苗族中也很盛行,最大的祭祖节日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月半;平时家人遇到认为不吉利的事,或做恶梦等,要杀鸡祭祖,并请魔公呛咒转达子孙对祖先神灵的祈求。部分苗族也信仰道教、佛教。祟奉观音、关帝、天王菩萨和盘瓢等神。近百年来,基督教、天主教传入彭水苗族地区,并在汉葭、郁山等地设教堂等教会组织,致使部分苗族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。

  彭水苗族建筑,一般多为木质结构,大多为正三间或五间,悬山式顶;或在正房的一端加"一铺水",形成歇山式顶;一端或或两端有厢房,厢房多为吊脚楼;或为四合院,中间为天井。正房中间为堂屋,设正门,房屋左右室各设一侧门,内分卧室,厨房和畜厩,如有吊角楼,楼下一般为牲畜圈。正门一般不得随便出入,凡家中遇有婚丧嫁娶或祭祀等活动,方能由正门出入。卧室外面有"火铺",用木柱木板装成2米见方,高约30-40厘米的框,框内填土,中间烧火,上吊鼎罐,下置铁三脚以支锅,鼎罐用来焖饭、炖肉;锅用来炒菜。火塘边四面摆着若干个用稻草辫子编成的草凳,供人围坐烤火。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大多房屋进行了换代,修建了平房。

  在高山或半高山的苗族,饮食以玉米为主,兼食杂粮;居住在平坝的苗族,则多以玉米、大米兼食。苗族男子,喜欢饮酒,好客,常以自酿的酒来待客迎宾,并大碗相劝。肉食,多以猪肉为主,还食牛肉、羊肉等。彭水苗族几乎家家都有咸菜缸(一种为泡菜,一种为在缸子里装入菜、萝卜、肉、鱼、海椒之类后,封口,倒伏在水钵里,称为酸菜)。特别喜欢吃酸蚱肉、蚱鱼、蚱海椒、酸盐菜,酸菜等。

 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。客人来访,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,若是远道来的贵客,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。吃鸡时,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,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。如客人酒量小,不喜欢吃肥肉,可以说明情况,主人不勉强,但不吃饱喝足,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。

  彭水苗族男子的服饰为头缠布帕,帕长 1 - 3 米长,戴多层"人字形"。身穿对襟衣,袖长而小,裤筒短而大,包青色裹脚。衣料多为自织"家机衣"颜色有花格、全青、全蓝等到,花格衣最具有特色。苗族妇女衣较为复杂,头帕颜色与男子相似,但包法不同,多为拆叠式,由前额向后脑延伸,下小上大,成扁圆形。裤短而大,腰系围裙,胸前、袖口、围裙、裤脚习惯滚边,绣花或排纱,并加栏杆于其间,五光十色,焯烁眩目。如果是节日盛装,要装配各种造形美观的银饰。。

  彭水男女婚姻以媒婚为主。苗族青年通过劳动、集会、赶场、串亲等方式相互接触爱慕,经多次约会,对唱情歌,互赠礼物等确定恋爱关系,而后自由结婚的。订婚,通常是男方家主动向女方家求亲。当男方看上某家姑娘或某男女相爱之后,男方必须备礼物,央请媒人去女方家"讨口风",女家如高兴热情,说明有意开亲,媒人便回告男家,相机前去正式提亲。媒人往返的次数越多越好,俗称"多求为贵",女家商量同意,亲事初定,通过放鞭炮,吃放话酒,正式订婚。订婚后,男方要择日向女方"过礼",时间一般在结婚前一年,礼物有糍粑、酒、肉、米、糖等,礼物多少,双方视经济条件而定,主要是让女方请家族亲友喝喜酒、认新亲。随后,男方便向女方"讨庚",取女方生辰八字,以便请"阴阳先生"择吉日委亲。娶亲前一晚,男方抓一兄弟为"管亲郎",带抬花轿、嫁妆的队伍前往女家迎亲。发亲次日凌晨,新娘修眉整装后,哭拜父母等,由兄弟背着上轿。

  苗族死人实行土葬。成年人死亡,用衫树棺木硷尸,未成年小孩夭折,用木匣掩埋。正常去世老人,落气时要烧"落气钱",同时要放三炮火,俗叫"启程炮"。用桃树叶或水菖蒲烧水洗澡,穿寿衣上柳床,然后入棺。棺木放在堂屋正中央,全家举哀,戴孝帕,大门贴上"当大事"字样,扎各种灵屋和纸人纸马,请法师绕棺、敲打法器、念经,做各种花样繁多的法式(即苗族道场,彭水苗族也称拿摸),停柩3至11日,最长的达49天。上山安葬,要择"吉日",看哪天无忌讳才扶柩入土。灵柩上山要由死者娘舅家找一个年纪大的人,身缠二、三丈白布提着火把在前面引路,孝子孝孙也要头戴孝帕,手执香纸,撇纸钱,抬丧不走弯路,逢山翻山,遇水涉水,甚至践踏庄稼也不计较。到坟地棺木入穴后,焚烧灵屋,孝子在火上要烘烤孝帕后,才带回家。。对非正常死亡的人,不论老幼,不能停尸屋内,特别是年青人死亡多数不择日子,随死随埋,丧事草率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